衛生福利部為健全急重症醫療照護網絡,自2012年起開始辦理「醫學中心支援離島 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緊急醫療照護服務獎勵計畫」與「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資源不足地區之醫療服務提升計畫」。由醫學中心支援急診與相關急重症之醫師人力,以協助離島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之醫院,達成「醫院緊急醫療能力分級標準」中的「急診」、「加護病房」、「腦中風」、「心血管」、「重大外傷」、「高危險妊 娠孕產婦及新生兒(含早產兒)」等內容。另,衛福部也以點值保障偏遠及離島地區之醫院,使其具備較佳醫療提供能力,並加強提供醫療服務及社區預防保健。這些舉措能提升在地醫療服務資源與品質,增加民眾就醫之可近性,並把握病患生命之黃金時間,可見政府已重視並努力補闕偏鄉醫療資源不足之處,值得讚賞與肯定。
然以偏鄉在地實務的角度來評估,政府的努力尚有未逮之處,以筆者家鄉-雲林縣沿海鄉鎮論之,中央健康保險署將雲林縣共10個鄉鎮列為醫療資源缺乏地區,北港醫療次區域除北港鎮外,其餘4鄉鎮皆列為醫療資源缺乏地區,雖然地區人口為152,664人,未超出20萬人,但幅地為343.62平方公里,其單位面積人口數是次區域最低,表示人口稀疏,可近性差。每年到北港朝天宮進香參拜的信眾約5、6百萬人,廟宇如四湖參天宮、四湖海青宮(包公總廟)、口湖鄉的牽 狀祭典,在農曆6、7月亦湧入數以萬計的流動人口。倘若此時發生重大意外,距離北港次區域以外的急救責任醫院車程皆需30分鐘以上,恐遠水救不了近火;況且有的急救醫院急診室已常出現壅塞情況,縱使及時轉送成功也可能耽誤急救時效,因此在地第一線責任醫院的急救與重症處理能力顯得十分重要。

本文出自: 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society-watch/-我思家鄉事--系列報導三為偏鄉地區醫療資源不足請命-042440943.html